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李雯倩 韩安之

“我来自云南西双版纳,我带来了澜沧江的水”“我老家在江苏无锡,手里拿的这瓶是太湖水”“我的家在河南洛阳,这是我自己采集的黄河水……”


(相关资料图)

9月8日,是中南民族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齐聚南湖之畔,双子塔下。同学们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新环境,上一秒还彼此陌生,下一秒却因一瓶“家乡水”拉近了距离。这是该校“共育一棵石榴树,共听一堂思政课”活动上的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大学子们齐聚南湖园石榴园,将各自从家乡带来的水源,作为象征着青年学子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之水,浇灌到石榴林里,共育一棵石榴树,共听一堂思政课。

南湖园石榴园里同学们认真聆听校长讲话(朱龙华摄)

“采集来自五湖四海的家乡水,将涓涓细流灌溉在石榴树下,象征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促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活动负责老师介绍,“在开学前,我们对水样的采集工作做了系统的安排,通过前期宣传,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学生在家乡附近的河流和湖泊进行水样采集。同时,由新生辅导员进行学生来源地筛查,提前联系来自不同地区的新同学,让他们在家乡采集水样,在开学的时候带到学校来。”

同学们认真聆听思政课

教育学院2023级新生何琳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在迎新学姐的介绍下,她积极报名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在景洪市西双版纳大桥下收集了一瓶澜沧江水。她说:“这次活动意义深远,一方面我们把全国各地不同水系的水源,带来江城武汉,浇灌同一棵石榴树,代表着民族大团结。另一方面,在新学期伊始师生一同灌溉树苗,有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象征,希望我在民大的大学新生活中能够学有所获,在老师的教导下成长成才。”何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是第一次来到大武汉,此前一直对武汉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她想去打卡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希望大学期间利用闲暇时间逛遍大武汉。

同学们浇灌石榴树

美术学院新生赵志浩来自河南洛阳,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之中,他采集到的黄河水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和其他同学带来的水源相比颜色偏黄,我们自然而然由水源谈及各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大家马上就热络了起来。”赵志浩笑着说。

据悉,此次水系采集区域包括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京杭大运河、洞庭湖、鄱阳湖等20多条河流、湖泊流经区,采集点自北向南、从西到东,遍及全国各地,共涉及阿克苏、鄂尔多斯、银川、拉萨、都江堰、荆州、岳阳、西双版纳、深圳、上海等100多个地方。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融合在一起,共同浇灌,共同培育石榴树,象征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精神,结出民族团结幸福果。

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罗宇晨摄)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民族院校之一,中南民族大学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此,需要我们全体师生能够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脉络中找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亘古真理。”活动中,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鼓励同学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寻找人生的坐标,在脚踏实地地奋进中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绘就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最美同心圆。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1级学生王妮对这节思政课印象深刻,“李校长的思政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各族同学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做到籽籽同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