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90后、00后的童年里,都有一段“下午六点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回忆,那时候的电视机频道不多,但是却让人看得舒坦。反观现在,打开电视除了广告、会员,连最基础的频道都要找半天,有时候还需要开通多个会员才能勉强“看得舒坦”。

如今,令人诟病的智能电视乱象终于要被整治了!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召开会议,要求今年年底前,聚焦电视“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消费者体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告多收费高,智能电视“吃相难看”

电视是人们日常消遣娱乐的产品,随着互联网与电视的壁垒被打破,在家也能实现大屏追剧、沉浸式观影。然而,这一变化也随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今年年初,一知名演员对电视收费多表示不满,他称自己已3年没有打开过电视,“花几千块买的电视打开全要收费,吃相未免太难看。”

记者调查发现,用户对智能电视收费高、广告多颇有微词。在bilibili视频播放平台上,关于“智能电视收费”相关视频浏览量高达1000w+,不少博主发出质疑:“难道是我们不配看电视了吗?”“除了开会员,智能电视还能干啥?”“会员‘一个萝卜一个坑’?”

“买智能电视的初衷是消遣娱乐,结果看什么都要开会员,看什么都有广告,家里人都没了看电视的兴致。”在成都工作的吕女士向记者吐槽起自己家的智能电视。一年前,吕女士在商场选了一台约6000元的智能电视,并安装了机顶盒,连上网络。一系列操作下来也花了不少钱,“本来以为方便看电视,结果这个频道要收费,那个视频要会员,连开机都得看广告。”吕女士说,光是一年开通会员的钱就高达几千元,抵得上再买一个电视了。

一些会员看起来便宜,有的声称首月只需要9.9元、19.9元,但是到了第二个月会员价格便会恢复原价从20-50元不等。更令人惊奇的是,开通的会员并不适用于所有板块,看电影还需要另外加收单部影片的购买费用。

记者打开一台智能电视发现,包括开机、启动应用、观看视频、游戏板块、推荐页面、频道入口等均有广告出现,用户体验感欠缺。

除此之外,智能电视诱导儿童充值并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自动续费,也引发用户热议。记者以“电视收费”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涉及该词条的投诉有近2500条,其中不少投诉为“家里四五岁的儿童给电视充值”“未成年开通包月会员没有收到提醒”“小孩看动画片被误导开了1年的会员”等涉及未成年人充值缴费。

行业观察:

“套娃”收费,背后是商业博弈

随着电视硬件配置透明度提升,其利润空间则越发减小。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为 1467 万台,同比下降12.2%,销额为 487 亿元,同比下降8.5%。下降幅度比往年有扩大之势。今年618期间,中国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规模为 249.9 万台,同比下降 12.9%;零售额规模为 79.7 亿元,同比增长5.1%,呈现销售量降低、销售金额反而增长的现象。

为何在如此现状下,智能电视收费、广告多等顽疾仍然持续?

据电视行业业内人士介绍,一台智能电视的运行往往涉及到三方:电视品牌方、牌照方、视频内容方。电视厂商除了提供硬件设施以外,旗下的内容服务商(OTT运营公司)还需要跟牌照方合作才能为用户提供内容,通过《2022家庭智慧大屏营销白皮书》可以看出,2021年国内OTT端广告营收达153亿,2022年将达到204亿,增速达到33%。

为了获取利益,OTT企业会在页面设计上下功夫,并且通过创造各种广告模式,以此来吸引用户点击观看。

此外,不同品牌会开启自己的会员业务,比如小米影视会员、TCL超级影视VIP、华为钻石会员。由于一台智能电视涉及到不同品牌业务,而不同品牌业务针对不同的网络视频平台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A品牌跟B网络视频平台合作,用户开通B的会员就可以看相应内容,但是如果用户想收看B平台没有的内容,就需要另外开通会员,由此出现了看电视开一堆会员的“套娃”收费现象。

“造成电视‘套娃’收费的原因,主要是智能电视产业链各环节割裂。互联网电视产业链条的参与主体众多,如内容版权方、内容服务平台、牌照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产业各方在实际分工方面各自为营,导致了互联网电视收费主体多、名目多、渠道多。”上述业内人士说。

官方声音:

聚焦“套娃”收费,开展专项整治

事实上,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关注智能电视收费乱象问题,媒体也在持续关注。

今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希望各大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机构持续加大对公益性视听节目的投入。

而在此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召开的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也表示,把解决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统筹有线电视、IPTV 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把握好电视大屏的意识形态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和技术产业属性,并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 IPTV 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律师说法:

误导消费,用户可索赔

对智能电视“套娃”收费、实施霸王条款等乱象,四川省消委顾问律师、四川秉鉴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利娟表示,运营方在业务经营中应对付费充值的相关宣传、告知内容进行合规审查。如果电视运营商通过“套娃”收费,导致电视用户重复缴费,或者按照社会一般标准,具备较强的误导性,会让人不可避免地产生错误的理解,则根据具体情形,该行为可能将会被认定为欺诈行为。

“‘套娃’多重收费和不公平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电视用户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之规定主张撤销与电视运营方之间建立的付费服务合同。同时作为消费者,电视用户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之规定,向电视运营方主张所付款项三倍的赔偿,该赔偿数额不满五百元的,应以五百元计。”张利娟说。

张利娟认为,电视运营方应切实通过采取限制观看时间、限制观看频率、限制充值金额等措施,并杜绝具有倾向性、诱导性的宣传,以避免未成年人的沉迷消费和不合理消费。

●记者手记

智能电视收费乱象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层出不穷的收费、复杂难懂的操作使号称“海量内容平台”的电视机变成落灰鸡肋家电。解决电视收费乱象,有关部门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监管、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在用户体验上,从而提高电视机使用率,同时整改电视界面操作难度,让用户打开电视就能看到频道,让智能电视回归电视机本来的功能。(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馥君)

编辑:孙家钰 校对:张可 审核:申涵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