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本报评论员 李晓龙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点名多个App存在“自动续费”问题,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早在2019年,央视就曾对50款热门付费App做出调查,发现七成以上都有自动续费的功能,并且不少App都涉嫌忽悠用户自动续费,到期不提醒、关闭隐藏深,央视为此呼吁尽快规范App“自动续费”乱象。

这4年时间,除了央视的报道外,包括本报在内的全国不少媒体也对 App“自动续费”问题进行过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法律界人士纷纷指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App是否续费的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中。强制“自动续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同时,这一问题也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该法第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对于消费者的呼声、媒体的监督报道,监管部门也积极回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3月出台、同年5月1日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均对“自动续费”作出了规范。但从央视财经的最新报道来看,一些App对监管部门的要求置若罔闻,依然在自动续费问题上采取默认勾选的方式,有些App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在自动续费功能上以显著方式提醒用户。多数情况下,在被“自动续费”后,用户依然面临退款难等问题。

4年时间过去了,为什么 App“自动续费”乱象依然成为热点话题?法律法规既有规定,为啥还有一些App继续为消费者“设套”?

App自动续费功能推出的本意,其外壳是减少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但实质仍然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商业盈利模式,能够给App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App获得用户的难度越来越大,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用户、提高用户粘性,从而留住用户。很明显,自动续费功能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粗暴”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由此来看,App自动续费功能将会长期存在,而一些App将“自动续费”异化为“强制续费”、甚至设置种种套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方面,当前的治理强度和惩罚力度恐怕也是难以终结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对违反“自动续费”规定的处罚是“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但通过关键词搜索、查询这两年的新闻和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公示信息,未见有App因为“自动续费”被处罚的消息,更多的是报道各地监管部门通过行政约谈、提醒告诫等方式整治“自动续费”问题。通过查询部分App的企业信息也可发现,虽然这几年被媒体多次点名,但目前其行政处罚信息栏中并无“自动续费”事由的相关处罚。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将重点整治用户反映突出的欺骗误导下载、强制自动续费等痛点问题。显然,行业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整治“强制自动续费”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期待在后续的具体整治中能出重拳、动真格,对消费者大规模投诉或被媒体曝光、监管部门屡次提醒告诫却依然不改的App,依法从严处罚、列入联合信用惩戒“黑名单”并公开曝光形成震慑,以有效遏制App“自动续费”乱象,切实维护市场公平正义。

编辑:孙家钰 校对:张可 审核:申涵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