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自驾、山地野营、骑行登山、摄影垂钓……当“走出去”成为社交新名片,户外运动产业也迎来发展风口。11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等8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力争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一幅“五区三带”空间布局拉开大幕。

疫情是促进器

《规划》明确了产业规模的短期目标和想象空间无限的中长期目标。

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到2035年,户外运动产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东巴户外主理人张钧看来,如今山地野营、骑行登山、陆冲滑板、飞盘桨板等昔日小众运动早已在年轻人中普及开来。“户外运动两三人可成行,独胆英雄也能玩,所以反而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年国内自然环境的整治也给户外运动提供了更多空间。”

自然资源开放

自然环境是决定户外运动发展的关键,《规划》明确,将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

其中,围绕可利用的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海滩海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划定合理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监管制度。

此外,《规划》强调优化重点项目空间布局。例如,在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南方地区为协同发展区域,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山地户外运动形成“三纵四横”(太行山及京杭大运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丝绸之路、318国道、长江、黄河沿线)空间布局。水上运动建设“五方三点”(以东优、西扩、南强、北进、中兴为五方特点的空间布局,以国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为焦点、以绿水青山系列赛事为支点、以江河湖库海为发力点的三点式工作网络)产业集聚区。

产业布局因地制宜

自然资源向产业倾斜的同时,如何“因地制宜”“事半功倍”获得双赢同样在《规划》里找到了答案。

《规划》提出,在京津冀区域,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东北、华北、西北冰雪运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

支持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户外运动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创新高地,发展露营、铁人三项、滑翔伞、滑水、桨板、骑行等项目,辐射带动华东地区,打造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

推动中部地区山水陆空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山地自行车、垂钓、航空运动等项目,打造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因地制宜”发挥的是区域资源的集中调动作用,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做到竞争力资源的适配,同时也能更加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意识。“不大兴土木、不大拆大建,在保护区域山水的同时,更好地去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吴丽云进一步表示。(记者 王寅浩)

消费 造节、消费券、建平台 刺激户外运动消费一个不能少

搭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台、完善户外运动消费政策以及创新户外运动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无疑会从多维度促进户外运动消费的增长。各地推出的户外运动节、消费节也为消费者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户外运动氛围。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也在孕育而生,不断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充能”。

搭建户外运动“淘宝”平台

建立户外运动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户外运动信息,成为户外运动领域发展的重点。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规划》提出,提升户外运动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发挥“中国冰雪”“中国田径”“汽摩家”“去飞行”“全国冲浪桨板查询服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汇集并发布户外运动设施、线路、赛事活动及配套服务信息。

在吴丽云看来,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可能原本有些资源不能参与,但是通过公开流转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有助于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把户外运动做得更好。

此外,《规划》还指出,推进户外运动装备器材便利化运输。研究探索在部分户外运动目的地为骑行、滑雪爱好者试点提供便利化运载服务,为户外运动参与者跨区域流动提供条件。

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

《规划》提出,发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作用,将户外运动消费作为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的地区将户外运动消费纳入使用范围。引导和支持各地开展融合文体旅多业态的消费季、消费月活动,营造户外运动消费氛围。鼓励各类健身活动向户外运动倾斜,激发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今年8月1日,第三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线上活动开启,消费者可进入活动主会场领取专属优惠券,即可直接使用该优惠券购买商品。不仅是北京,厦门、四川、浙江等地也相继举办了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活动。

引导高端消费回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规划》提出,推动科技赋能户外运动场景,开发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打造户外运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模式。鼓励将户外运动装备门店打造成为沉浸体验中心、创新科技展馆和品牌文化中心。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滑雪等冰雪运动也将被众多雪友提上日程。除滑雪外,其他户外运动也有着显著的增长。以国庆假期前段情况为例,自行车、滑板、户外服饰鞋帽、飞盘、露营厨具等产品热销,均有两位数增长。

吴丽云分析道,智能化、品牌化、时尚化肯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无论是虚拟现实,还是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都会为大众全方位地去体验户外运动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同时,因为消费理念的转变,户外运动也会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另外,国内户外运动设施设备品牌的国产化,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 吴其芸

产业 数字、品质与低碳 户外产业提速升级

三年后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的目标明确后,相关产业升级的内容、市场空间、企业机遇也浮出水面:产业端提速转型升级,装备端凸显中国智造,服务端瞄准“数字、品质、低碳”等,相关概念股当日迎来一波上涨。随着《规划》的进一步落地,将带动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增加,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推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强调“中国智造”

随着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正快速发展。

此次《规划》明确,将加快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新材料、先进技术与设备在户外运动用品制造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冰雪、水上、航空等户外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制造水平,打造中国智造品牌。

鼓励户外运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户外运动用品研发制造中心,通过资源共享、创新要素优化组合、重大科技任务牵引等手段,提高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鼓励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户外运动用品体验、竞赛表演、旅游、康养度假等产品。

《规范》印发后,带动户外运动概念股拉升,三夫户外、力盛体育涨停,牧高笛、舒华体育、中体产业、探路者、莱英体育、金陵体育等涨超5%。

推动与其他产业融合

针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规划》明确了优化户外运动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并指出,推进户外运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完善以户外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核心,户外教育与培训、户外节庆与会展、体育旅游等业态共同发展、量质齐升的户外运动服务业发展体系。

加强户外运动基础性、公益性服务供给,开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活性户外运动服务,深化户外运动赛事与体验、教育与培训、节庆与旅游等服务创新,推动户外运动服务业向数字化、品质化、低碳化发展。

《规范》确定推动户外运动与其他行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将加强户外运动与教育融合,有序发展户外运动教育与培训市场。推进户外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徒步、骑行、汽车自驾、航空运动等项目串联景区景点、度假区。推动户外运动与卫生、健康、养老等融合,开展户外运动健康干预、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多样化康体服务,发展户外运动康复产业。

支持户外运动与文化产业融合,开展户外运动电影、纪录片、摄影、动漫、收藏品等创作及展示展览活动,发展户外运动文化产业。引导和支持各地开展融合文体旅多业态的消费季、消费月活动,营造户外运动消费氛围。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谈到,长期以来,户外运动与文旅产业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融合发展也是行业大势所趋,《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利好相关行业,提振业内信心,并激励户外运动相关资本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韩昕媛

建设 三年新建1万个营地 拟推公建民营

在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规划》不仅提出了未来三年户外运动场地建设的目标,还在经营模式上提出通过推广公建民营模式,提高建设运营效率。同时要求进一步完善营地配套,规范露营市场。

三年建万个营地

《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0000个,其中包括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骑行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滨海度假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滑雪场等设施,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格局。

为此,将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因地制宜建设航空飞行、汽车自驾、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营地,加强户外运动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此外,要求统筹用好多方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

推广公建民营模式

在户外运动营地的运营管理模式方面,《规划》也给出了明确指引,即推广“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和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建设运营”等公建民营模式,强化政府要素保障能力,保障企业市场化运营灵活度,提高户外运动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

吴丽云表示,“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把握较强,对于运营模式的把握也较为灵活。通过公办民营的模式,可以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赋予户外运动场地较为灵活的运营机制,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运营”。

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

对于户外运动配套设施的完善也被提上了日程,《规划》中也提到,应完善停车、供水、供电、环卫、通信、标识、应急救援等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制定不同类型户外运动营地的建设标准和分级评定标准,提高户外运动营地的服务水平。并鼓励运营管理规范、服务质量优良、综合效益显著的户外运动营地申报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近几年,随着露营产业的快速发展,配套设施不足也成为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露营产品的配套设施,《规划》提出支持在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

在吴丽云看来,此次发布的《规划》明确了户外运动场所、营地等应该完善的配套设施。“此次规划的出台给企业、社会资本提供了方向,有助于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户外运动产业,推动户外运动的发展。”

(记者 关子辰 张怡然)

推荐内容